【書摘】
4.菌種制備
(1)接種場所的消毒
菌種制備的過程需要在預先消毒過的接種箱或接種室內進行。消毒就是采用物理或化學的方法將有害微生物殺死,一般采用的方法有藥物熏蒸、藥液噴霧或紫外線照射,若三者并用,效果更佳。
接種箱的消毒 接種箱多用于分離菌種和小規(guī)模的接種。
使用前先用0.25%新潔爾滅溶液將箱內揩擦干凈,然后用甲醛熏蒸消毒。一般每立方米空間需用40%甲醛溶液8毫升和高錳酸鉀5克氣化熏蒸。熏蒸時將接種工具、器皿放人箱內,把稱好的高錳酸鉀放人罐頭瓶內,再將甲醛倒人,迅速關好接種箱,二者反應產生的熱量將甲醛變?yōu)檎魵舛涑庹麄€箱體,就這樣密閉8~12小時。工作前再用紫外線燈照射20~30分鐘,以達到空間殺菌的目的。照射結束后,隔30分鐘就可以開始工作。
如果接種箱只用于少量的接種工作,則在使用前30分鐘。噴一次5%石炭酸液,并同時用紫外線照射20—30分鐘就可以了。因為接種時試管口還有酒精燈火焰封口這一關,一般被污染雜菌的可能性不大。
接種室的消毒 接種室空間較大,使用前一天必需進行熏蒸消毒殺菌,方法同接種箱的消毒。由于甲醛對人的眼、鼻有強烈的刺激作用,可在熏蒸后12小時,量取與甲醛液等量的氨水,倒人容器迅速放人室內與甲醛中和,可以減少甲醛的刺激作用,該工作至少在接種前2小時進行。每次接種前,常用5%石炭酸溶液噴霧,用以殺菌和沉降空氣中的微粒及雜菌孢子,使室內空氣凈化。之后,打開紫外燈照射l小時。照射結束后,隔30分鐘再人室作業(yè)。若連續(xù)使用
接種室,必須重新進行全面消毒。
(2)接種方法
原種的接種 接種箱消毒之后,就可以開始接種。操作之前要將手洗干凈,再用75%酒精棉球擦手。操作時,左手拿起試管,右手拿接種針,將接種針放在酒精燈火焰上灼燒。冷卻后,在酒精燈火焰附近拔開試管棉塞,試管口向下傾斜,用酒精燈火焰封口。接著把接種針伸人斜面菌種的試管內,鉤取一小塊帶培養(yǎng)基的菌種塊,在菌種塊出入試管口時不要接觸管壁或管口,也不要過火焰,以防燙死或燒傷菌種。迅速把菌種塊移人試管培養(yǎng)基的中部,把棉塞頭的四周在火焰上燒一下,然后立即將棉塞塞人試管口。塞人后將棉塞旋轉一兩下,使之與管壁緊貼(圖3.17)。根據(jù)斜面的大小,每支斜面菌種可擴大移植20~50支。轉管繁殖的次數(shù)不宜過多,否則菌絲老化,菌種質量下降,給生產帶來不利。接好試管放人恒溫箱避光培養(yǎng)。
對于分離得到的原種。必須進行純化。純化方法是在菌落的邊緣挑取先端菌絲體,移植到試管斜面培養(yǎng)基上在適溫下培養(yǎng)。如此移植2~3次就達到了純化的目的。
母種的接種 制作母種的目的,就是將優(yōu)質的原種進一步擴大繁殖,增加菌種的數(shù)量以滿足制栽培種的需要。接種的要求和基本操作與原種接種相同。母種的培養(yǎng)基多用鋸木屑、棉籽殼、農作物秸稈、谷粒等物質,盛裝容器多用菌種瓶、罐頭瓶或塑料袋,經高壓滅菌后,必須先冷卻再接種,一般一支原種可接4~6瓶母種(圖3—18)。接好的母種貼上標簽放人培養(yǎng)室避光培養(yǎng),一般經30~45天,菌絲即可長滿瓶。銀耳母種的菌齡應控制在15天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