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文摘】
靈芝栽培技術
靈芝菌絲體外觀呈白色、絨毛狀,是由無數菌絲交織成的網狀營養(yǎng)體,在顯微鏡下可看到單根菌絲,菌絲呈極長的線形,縱橫交錯相互纏繞,密集貫穿于營養(yǎng)基質中,從基質中吸取營養(yǎng),供子實體生長應用。菌絲粗5.5~7微米,在顯微鏡下觀察,靈芝菌絲由無數細胞構成,細胞的橫隔中間有一桶狀小孔,小孔是細胞間的養(yǎng)分通道。
靈芝科不同種的靈芝菌絲會分泌不同的樹脂質及色素,于是表面菌絲會呈現黑褐色或棕紅色斑。
二、記載靈芝的相關文獻
我國古代文獻中,有許多論及靈芝的著作。
《神農本草經》約見于公元前1世紀,是我國最早的藥學著作,也是最早論及靈芝的藥學著作。此書收載365種藥品,并將所載藥品分為上、中、下三品,上品藥皆為有效無毒者,靈芝則被列為上品,此書還詳細論述了靈芝的分類、產地、氣味和主治等。
其后,東晉葛洪的《抱樸子》、唐朝蘇敬的《新修本草》、梁代陶弘景的《神農本草經集注》和《名醫(yī)別錄》以及明朝李時珍的《本草綱目》等著作均在《神農本草經》的基礎上進一步補充、修正了有關靈芝的論述。
三、靈芝的生長環(huán)境
溫度
靈芝是中高型菌類,菌絲生長和子實體生長對溫度的要求大致相同,最適宜的溫度為25℃~28℃。低于20℃時,菌絲表面很快纖維化,妨礙菌蕾的形成;超過32℃時,菌絲細生長快,但子實際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