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木耳出耳環(huán)節(jié)中,催芽至關重要。耳芽形成整齊與否直接關系到黑木耳的產量和品質。因此,為提高黑木耳催芽效率,北京市農業(yè)技術推廣站技術人員提出以下技術要點以供參考。
畦面直立擺棒,密度合理
開口后的菌棒需將窩口朝下直立均勻擺放在耳床畦面上。為節(jié)省用地和物資,合理增溫,催芽時合理密排菌棒。每平方米可擺40-50棒,棒與棒間距2cm,擺放均勻。
覆蓋薄膜草簾,保溫保濕
菌棒在刺孔開口后,開口處菌絲發(fā)生損傷,需要菌棒靜置,同時栽培環(huán)境保持適宜溫度和濕度,促使菌絲恢復生長,進而形成耳芽。因此,排棒完畢,要及時在菌棒上覆蓋一層塑料薄膜,用于保溫、保濕、防雨。薄膜上再蓋一層薄草簾,能使少量陽光透過,照射到菌棒上,以達到保溫、防曬和散射光誘導作用,促進耳芽形成。
草簾薄膜覆蓋示意
耳床內菌棒的溫度控制在10-25℃范圍,溫度超過25℃應加大通風、低于10℃停止通風。山區(qū)要預防近期夜間出現的低溫,防止菌棒受凍或冷熱變化產生“黃水”。可在白天掀開部分覆蓋在菌棒上的草簾進行增溫,夜間再將草簾覆蓋好,起到蓄熱保溫的作用。
耳床內濕度宜保持在70%-95%,直觀的判斷是覆蓋在菌棒上的塑料膜上有一層水汽。濕度不夠可以向耳床內的地面澆水。
注意及時通風 控溫散熱
菌絲在恢復生長過程中自身也會產熱、釋放二氧化碳,要在薄膜覆蓋時預留通風口。隨著耳芽的形成和氣溫上升,逐步加大通風量,降低菌棒間的溫度,以使菌床內不超過22℃為宜。
畦面直立擺棒,密度合理
開口后的菌棒需將窩口朝下直立均勻擺放在耳床畦面上。為節(jié)省用地和物資,合理增溫,催芽時合理密排菌棒。每平方米可擺40-50棒,棒與棒間距2cm,擺放均勻。
覆蓋薄膜草簾,保溫保濕
菌棒在刺孔開口后,開口處菌絲發(fā)生損傷,需要菌棒靜置,同時栽培環(huán)境保持適宜溫度和濕度,促使菌絲恢復生長,進而形成耳芽。因此,排棒完畢,要及時在菌棒上覆蓋一層塑料薄膜,用于保溫、保濕、防雨。薄膜上再蓋一層薄草簾,能使少量陽光透過,照射到菌棒上,以達到保溫、防曬和散射光誘導作用,促進耳芽形成。
草簾薄膜覆蓋示意
耳床內菌棒的溫度控制在10-25℃范圍,溫度超過25℃應加大通風、低于10℃停止通風。山區(qū)要預防近期夜間出現的低溫,防止菌棒受凍或冷熱變化產生“黃水”。可在白天掀開部分覆蓋在菌棒上的草簾進行增溫,夜間再將草簾覆蓋好,起到蓄熱保溫的作用。
耳床內濕度宜保持在70%-95%,直觀的判斷是覆蓋在菌棒上的塑料膜上有一層水汽。濕度不夠可以向耳床內的地面澆水。
注意及時通風 控溫散熱
菌絲在恢復生長過程中自身也會產熱、釋放二氧化碳,要在薄膜覆蓋時預留通風口。隨著耳芽的形成和氣溫上升,逐步加大通風量,降低菌棒間的溫度,以使菌床內不超過22℃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