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菌種生產(chǎn)
靈芝母種制備常采用組織分離法獲得純正的母種。選取尚未木栓質化的幼嫩組織,在無菌條件下,取靈芝組織塊放在0.1%汞溶液內(nèi)進行表面滅菌,處理2分鐘,再用無菌水沖洗,用無菌紗布擦干。用解剖刀削去子實體的外部皮殼,將菌肉切成小塊,接種在斜面培養(yǎng)基中,放在黑暗條件下,經(jīng)10天菌絲可長滿試管,即為純正的母種。可用以擴大培養(yǎng)轉接原種。春栽5月中下旬栽培接種,4月中下旬制原種;秋栽8月栽培接種,7月制原種。椴木接種一般在春季4月進行。
2.培養(yǎng)基
適合靈芝栽培的培養(yǎng)基種類很多,僅介紹最常用的幾種。
(1)雜木屑77%,麩皮18%,玉米粉3%,蔗糖1%,石膏粉1%。
(2)甘蔗渣50%,雜木屑48%,黃豆粉1%,石膏粉1%。
(3)棉籽殼44%,雜木屑44%,獲皮5%,玉米粉5%,蔗糖1%,石膏粉1%。
(4)玉米芯45%,雜木屑45%,麩皮8%,黃豆粉1%,石膏粉1%。
3.栽培方法
(1)瓶栽用750g、口徑4cm的瓶,也可采用廣口瓶或罐頭瓶。
①拌料裝瓶
主料與輔料等先拌勻,把糖溶于水中而后逐漸加入料中并充分拌勻,每100kg干料加水140 ~ 160kg,以手緊握料指縫中有少量水滴下為宜。采用徒手或裝瓶機分裝,要求松緊適中,直至離瓶口lcm處,壓平,中央用搗木打孔至瓶底,洗凈瓶口、瓶壁污物,瓶口用牛皮紙包好。
②滅菌接種
常壓100℃滅菌,持續(xù)8~12小時,高壓滅菌121℃,保持1.5小時。待冷卻后,在無菌條件下接入菌種。然后放到培養(yǎng)室,控制溫度25℃,室內(nèi)相對濕度控制在70%以下。培養(yǎng)室內(nèi)保持黑暗狀態(tài),以利菌絲生長。一般經(jīng)20天發(fā)菌培養(yǎng),當菌絲長至1/2瓶時,可以除去封口紙,搬至子實體發(fā)生室。此時控溫25~28℃,相對濕度增至90%~ 95%,保持空氣清新,增強漫射光。菌蓋不斷生長,直至四周白色生長圈消失,即停止生長擴大,但仍可繼續(xù)加厚。子實體形成菌管,彈射出紅褐色孢子。
(2)袋栽與瓶栽過程相似,只是采用聚乙烯或聚氯乙烯塑料袋,裝至離袋口約10cm處,收攏袋口,套塑料套環(huán),加棉塞。滅菌,在無菌條件下接種培養(yǎng)。當菌絲長到袋的1/2左右時,拔去棉塞和套環(huán),露出料面,讓其出芝。注意不要過早打開袋口,以免菌絲干涸而影響子實體發(fā)生。
(3)段木栽培選擇櫟樹、榆樹、樺木等闊葉樹種,樹齡7~10年,樹徑6 ~ 15cm。
①砍伐截段
伐樹在落葉后至翌年萌芽前進行,砍伐時不要損傷樹皮。接種前鋸成段,浸水12 ~ 15小時,增加含水量,以利發(fā)菌。
②打孔接種
用皮帶沖安裝在接種錘上打孔,直徑約9.6~10mm,隨即用接種槍接入菌種,然后用樹皮蓋封穴,接種選晴天進行,做到邊打孔,邊接種,邊封穴。
③發(fā)菌
以“井"字形堆疊,高約1m,底部用石塊或廢木墊空,要求堆內(nèi)溫度控制在20℃以上、28℃以下,晴天中午氣溫高時應撐膜通風降溫。每周將段木上下、內(nèi)外翻動1次,促進發(fā)菌均勻。約經(jīng)30天,接種穴和樹皮下長滿菌絲,發(fā)菌結束。
④埋土養(yǎng)菌及子實體發(fā)生
選排水良好、有水源或樹蔭下作菌床,畦床寬1.2m,深20cm。將段木橫向排放在菌床內(nèi),段木間距5cm,以無雜質的細壤土填沒段木間隙,而后上面覆2cm的土層。搭蔭棚離床高60cm,棚上蓋稀草簾,外覆薄膜,防止直射光和大雨沖刷。這段時間減少水分供給,養(yǎng)菌約30天。當段木兩端斷面上具有黃白色菌絲即進入子實體發(fā)生階段,增加空間的濕度,晴天噴水1 ~2次,保持土壤濕潤。7月初子實體陸續(xù)發(fā)生。第二年5~7月盛產(chǎn),第三年仍有子實體產(chǎn)生。
4、采收加工
當菌蓋四周白色生長圈消失,整個菌蓋呈紅褐色,出現(xiàn)咖啡色粉末狀孢子時,即可摘下子實體。一般從接種至采收約需50~60天,采后置竹簾上曬干,也可低溫烘干。若要收孢子粉可以采用套袋法或架子閉封法收集,然后再摘取子實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