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培季節(jié)
根據(jù)秀珍菇中溫出菇、變溫結實的特性,栽培季節(jié)一般掌握菌袋接種階段當?shù)貧鉁夭怀?8℃,接種后培養(yǎng)35天左右,進入出菇階段當?shù)販囟炔坏陀?2℃這個界限。具體南方諸省9月上旬接種菌袋,發(fā)菌培養(yǎng)35天左右,至11月中旬開袋出菇;低海拔地區(qū)秋季氣溫較高,可延長26~30天接種菌袋,北方可適當提前10-20天進行菌袋生產(chǎn)。
培養(yǎng)基配制
配方一:棉籽殼74%,豆稈15%,麥麩8%,石灰1.5%,石膏粉1.5%;配方二:雜木屑80%,麥麩7%,蔗糖1%,碳酸鈣1.5%,石膏粉1.5%;配方三:玉米芯50%,豆稈28%,麥麩17%,碳酸鈣2%,石膏粉2%,蔗糖1%;配方四:甘蔗渣40%,雜木屑25%,豆稈15%,麥麩18%,碳酸鈣1.5%。以上配方,料與水比值為1∶1~1.2,含水量60%~65%為適,滅菌前pH值7。
裝袋滅菌
采用袋料滅菌能使木質素、纖維素的結構發(fā)生物理變化,有利菌絲的分解吸收利用,可縮短轉潮期。栽培袋規(guī)格為17厘米×33厘米或18厘米×35厘米的塑料袋,薄膜厚度為4~5絲米為好。每袋裝干料250~350克或濕重500~600克。袋口采用塑料套環(huán)塞棉或用紗線扎口均可。裝袋后及時上灶滅菌。高壓滅菌要求0.103兆帕,蒸汽溫度121℃,保持1.5~2小時。常壓滅菌溫度新菇區(qū)上100℃后,保持10~12小時,老菇區(qū)16~20小時,達標后卸袋散熱。
接種發(fā)菌
待袋內料溫降至28℃以下時,選擇夜間或清早,在無菌室或接種箱內接種。套環(huán)塞棉口的,拔出棉塞,接入菌種后回塞袋口;扎繩口的可在袋頭邊側打一個2厘米寬的接種穴,然后接入菌種,穴口膠布貼封。每瓶秀珍菇菌種可接40~50袋。接種后的菌袋移入室內發(fā)菌培養(yǎng),頭3天溫度掌握在24℃~26℃,促進菌種萌發(fā)定植,第4天之后隨著菌絲新陳代謝加快,袋內體溫上升,此時應調至22℃-23℃。菌袋前期避光養(yǎng)菌,后期稍有光線,保持空氣流通。定期檢查,發(fā)現(xiàn)雜菌污染及時清理。也可以在菌絲走至袋內50%時,把袋口解松,讓氧氣透進袋內,加快菌絲生長發(fā)育。一般接種后35天菌絲長滿袋。
出菇管理
菌袋生理成熟后,搬進菇棚上架排袋或平地墻式重疊。然后拔塞或解繩,敞開袋口讓氧氣透進袋內。同時采取白天罩膜,午夜揭膜,人為創(chuàng)造8℃~12℃的溫差刺激。有冷庫設施的單位,可將菌袋搬進2℃~4℃的冷庫中進行刺激10~12小時,然后再搬進菇棚疊袋出菇。出菇階段菇棚應給300~500勒克斯光照度,促進原基分化子實體形成。長菇期溫度最好控制18℃~22℃之間。若冬季氣溫低于15℃時菇蕾難以形成,應加溫催蕾;春季栽培,夏初出菇,溫度超過25℃時,菇棚上方應加蓋遮陰物、畦溝灌水等措施進行降溫。根據(jù)菇體生長速度和天氣晴陰掌握噴水量。每天采菇后,可向空間和菌袋料面噴一次霧化水。同時做好菇房通風換氣,空間相對濕度掌握在85%-95%之間。防止過濕缺氧,引起雜菌滋生而爛菇。
適時采收
秀珍菇成熟標準為菇蓋邊緣平展,菇蓋不超過2厘米,未進入快速生長之前,顏色由深逐漸變淺時,即可采收。對叢生菇應一次性采摘,采時保持子實體完整。采后及時整理,修剪菇蒂殘物,分等分級,然后裝筐,置于冷庫內,及時發(fā)往城市鮮銷,也可鹽漬或加工旅游休閑食品。秀珍菇一般能長5~6潮菇,每潮菇采完后要做好料面清理,并停止噴水3~4天,讓菌絲生息,然后照常管理轉潮出菇,管理得法生物轉化率100%,高產(chǎn)的可達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