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jié) 消毒與滅菌
一、消毒與滅菌的概念
在延期界中,微生物無處不有,無孔不入,如制種所用的原料、水、工具、設備、操作的雙手和衣著以及空間,都有大量的微生物存在。因此要分離和培養(yǎng)食用菌純種,首先必須將培養(yǎng)基進行滅菌達到滅菌狀態(tài),并對生產過程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以及環(huán)境也必須進行消毒,晝減少其它微生物的存活而造成生產的污染,因此消毒滅菌是菌種生產過程中必須掌握的最主要關鍵技術之一。
(一)消毒 具有殺死致病微生物的作用或方法,稱為消毒。就食用菌菌種生產而言,消毒是指用物理或化學方法殺滅或消除對食用菌生長發(fā)育有害的微生物,通常只能消滅物體表面或環(huán)境中的一部分微生物,有能達到消滅所有微生物。
(二)滅菌 指徹底殺菌,即用物理或化學等方法,殺死物體上的一切微生物,以及它們的芽胞和孢子,使物體成為無菌狀態(tài)。
二、常用消毒和滅菌方法
(一)物理滅菌方法 通過高潮、射線、微波以及器械進行滅菌或除菌的方法均為物理滅菌方法。
1、熱力滅菌 利用高潮殺死微生物的方法,稱為熱力滅菌。微生物組成的最重要成份是蛋白質、核酸等,當高潮時會引起蛋白質和核酸不可逆的變性或凝固,使細胞失去了生理機能,停止生長發(fā)育,直至生化瓜停止而終止生命。此外高溫尚可破壞細胞的 其他組成,或者使細胞的脂肪膜受熱溶解而形成了極大的孔,導致細胞內含物泄漏而引起死亡,從而達到高潮滅菌的效果。
熱力滅菌經常使用兩個殺菌指數:熱死溫度和熱死速度。前者指在10分鐘內可以殺死細菌懸液中所有細胞的溫度,后者指在一定溫度下,殺死所有細胞所需的時間。在同樣溫度條件下,熱死溫度高的微生物,其熱死速度慢,熱死溫度低的微生物,其熱死速度快。提高滅菌溫度,可以加快熱死速度。因此,可以通過提高滅菌溫度來縮短滅菌時間,或延長滅菌時間以降低滅菌溫度。
熱力滅菌經濟有效,簡便易行,是最普遍采用的方法,它可以分為濕熱滅菌和干熱滅菌兩種。
(1)濕熱滅菌 指利用熱蒸汽殺死微生物。由于蒸汽的穿透力較熱空氣強,蛋白質、原生質膠體在濕熱條件下容易變性凝固,酶系統容易被破壞,蒸汽進入細胞內凝結成水,能放出潛在熱量而提高溫度,更增強了殺菌力。常用濕熱滅菌方法圾如下幾種。
A.高壓蒸汽滅菌法
利用高溫高壓蒸汽進行滅菌的方法。高壓蒸汽滅菌可以殺死一切微生物,包括細菌的芽孢,真菌的孢子或休眠體等耐高溫的個體。滅菌的蒸汽溫度隨蒸汽壓力增加而升高,增加蒸汽壓力,滅菌的時間可以大大縮短。因此它是一種最有效的、使用最廣泛的滅菌方法。蒸汽壓力與蒸汽溫度的關系見下表。 高壓滅菌所采用的蒸汽壓力與滅菌時間,應根據具體滅菌物質而定。液體培養(yǎng)基滅菌時,一般采用1.0Kg/cm2,溫度121.30℃,滅菌30分鐘;母種、栽培種等固體培養(yǎng)基滅菌時,通常采用1.5Kg/cm2,溫度129℃,滅菌1-2.5小時。
但有些固體培養(yǎng)基導熱性差,培養(yǎng)基中耐熱性微生物又較多,如制備蘑菇栽培種的河泥烘料培養(yǎng)基,滅菌時間或滅菌壓力要有所增加,通常壓力為2Kg/cm2,滅菌時間為4小時。
使用高壓蒸汽滅菌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a、滅菌鍋內的冷氣必須排盡。冷空氣的熱膨脹系數大,若無菌鍋內留有冷空氣,當滅菌鍋密閉加熱時,冷空氣受熱很快膨脹,使壓力上升,造成滅菌鍋內壓力與溫度不一致,產生假性蒸汽壓,鍋內溫度低于蒸汽壓表示的相應的溫度,致使滅菌有能徹底。特別是使用只裝有壓力表,沒有溫度表的滅菌鍋時,尤應注意。
排除冷空氣的方法有兩種:緩慢排氣和集中排氣。緩慢排氣法,即開始加熱滅菌時便打開排氣閥門,隨滅菌鍋內溫度逐漸上升,鍋內的冷空氣便逐漸排出,當鍋內溫度上升到100℃,大量蒸汽從排氣閥中排出時,即可關閉排氣閥,進行升壓滅菌。集中排氣法,即在開始加熱滅菌時,先關閉排氣閥,當壓力升到0.5Kg/cm2左右時,打開排氣閥,集中排出空氣,讓壓力降到零,并有大量蒸汽排出時,再關閉排氣閥進行升壓滅菌。固體培養(yǎng)基滅菌時可采用集中排氣法。液體培養(yǎng)基滅菌時一般不宜采用,以免液體沖出瓶口
b、滅菌鍋內的培養(yǎng)基必須排列疏松,使蒸汽暢通。滅菌鍋內蒸汽是否暢通,關系到滅菌溫度是否均一。滅菌材料若放得過多、過密,會妨礙蒸汽的流通,影響溫度分布的均一,造成局部地區(qū)溫度較低,甚至形成溫度“死角”,達不到徹底滅菌,常常導致以手雜菌污染。
c、滅菌完畢,應緩慢減壓。高壓蒸汽滅菌結束后的排汽降壓不能太快,若排汽太快,瓶內外的壓力差 就會增大,引起瓶塞沖出瓶口;液體培養(yǎng)基滅菌時,液體會突然沸騰,弄臟瓶塞;塑料袋裝培養(yǎng)料滅菌時,應讓其自然冷卻,當壓力下降到0.5Kg/cm2左右時,再打開排氣閥放氣,以免在減壓過程中,袋內外產生壓力差,把塑料袋擊穿,導致以后雜菌污染。
d、注意棉塞防濕。用棉塞塞的瓶子或試管,在高壓蒸汽滅菌鍋中滅菌時,因鍋中熱蒸汽在鍋壁四周和鍋蓋內側容易產生凝結水,凝結水沿著鍋壁和鍋蓋下流,弄濕棉塞。潮濕的棉塞在培養(yǎng)過程中,容易生長鏈孢霉等霉菌,污染培養(yǎng)物。為了防止棉塞潮濕,滅菌時,瓶子的棉塞不能接觸滅菌鍋壁,瓶子上面就蓋鋁帽或防水油紙,以免鍋蓋下面的水流到棉塞上。滅菌結束時,應先排放鍋內熱水,然后再慢慢排放蒸汽降壓。若棉塞潮濕,可在鍋中烘烤一定時間再取出來。
B.常壓蒸汽滅菌法 采用自然壓力的蒸汽進行滅菌的方法。阿諾氏(Arnold)流通蒸汽滅菌器是微生物技術中常用的設備。我國食用菌菌種生產過程中,有的利用蒸籠滅菌,有的利用鋼筋水泥砌成大型的流通蒸汽滅菌灶,一次可滅菌幾千瓶母種或栽培種培養(yǎng)料。
利用常壓蒸汽滅菌時,滅菌物品在滅菌鍋內排列不能過密,要保證蒸汽能在鍋內均勻地流通。流通蒸汽的溫度一般為100℃左右,要殺死耐熱性的芽胞,
必須延長滅菌時間,一般為6-8小時。這種專用流通蒸汽滅菌灶的最大優(yōu)點是:容量大,
結構簡單,成本低廉,可自行建造。缺點是滅菌時間長,能源消耗量大,稍不注意就有滅菌不徹底的現象發(fā)生。
C.間歇滅菌法 指間歇一定時間,連續(xù)消毒幾次達到滅菌的方法。此方法運用于不耐高溫的(100℃左右)培養(yǎng)基的滅菌。欲殺死培養(yǎng)基的芽胞,
可將其在流通蒸汽中消毒20-30分鐘,先殺死其中的營養(yǎng)體細胞,然后將培養(yǎng)基在室溫或溫箱中培養(yǎng),使芽孢發(fā)芽長成營養(yǎng)體,再用流通蒸汽消毒20-30分鐘,殺死新長成的營養(yǎng)體細胞,這樣連續(xù)3次,即可殺死培養(yǎng)基中的全部芽孢,達到無菌狀態(tài)。
(2)干熱滅菌 采用灼燒或干熱空氣滅菌,稱為干熱滅菌。雖然干燥主熱空氣的穿透力不如濕熱蒸汽強,但它使用方便,適用于玻璃器皿和瓷器等物的滅菌,故廣泛應用于實驗室和生產實踐。干熱滅菌主要有兩種類型。
A.火焰滅菌法
即通過火焰高溫灼燒進行滅菌的方法。耐熱的接種環(huán)、接種鏟、接種匙、接種針等,通過火焰灼燒,可徹底滅菌,試管口和玻璃瓶口,通過幾次火焰,溫度可達200℃以上,一切微生物和芽孢,可全部殺死,達到無菌程度。
B.干熱滅菌法 即利用加熱的高溫空氣進行滅菌的方法。干熱烤箱是干熱滅菌的常用儀器,它是通過電熱絲進行加溫和調溫的,不僅可以用來滅菌,也可用于器皿等材料的烘干。干熱滅菌適用于固體材料滅菌,不適用于液體材料滅菌。由于干熱空氣穿透力 差,加之微生物蛋白質在干燥條件下,不易凝固變質,故干熱滅菌溫度,一般要求掌握在160℃,維持2小時。但要注意,如果干熱滅菌溫度超過170℃,包裝滅菌用品的紙張或棉花布類,會被熱空氣烤焦,甚至有著火燃燒的危險。
2、輻射滅菌 利用輻射產生的能量進行殺菌的方法,稱之輻射滅菌。生產上應用輻射滅菌方法主要是指此外線滅菌。
紫外線滅菌 紫外線是非電離輻射,波長為136-400納米,以波長265-266納米的殺菌為最強。微生物細胞中的核酸堿基對紫外線吸收能力特強,輻射后引起核酸的突變,從而抑制DNA的復制而致死;與此同時,
空氣在的一部分氧在紫外線照射下產生臭氧,也具有很強的殺菌作用。另外,紫外線照射微生物細胞后,在有氧的情況下,產生光化學氧化反應,生成過氧化氫(H2O2),能發(fā)生強烈氧化作用,
引起細胞死亡而達到殺菌目的。由于紫外線穿透物質的能力很差,一層普通玻璃或水,均能濾去大量的紫外線,所以只適用于空氣和物體表面的滅菌,一般要求紫外燈距離照射物不超過1.0米為宜,接種室和接種箱常用紫外燈作為空氣和桌面的消毒。
3、過濾除菌 是利用機械的阻留方法來除去介質中的微生物。在菌種生產上應用的設備主要有超凈工作臺和空氣自凈器,它們均恬于空氣過濾除菌,超凈工作臺主要是使操作臺面達到局部滅菌,而空氣自凈器是使接種室的空氣經過過濾達到整個空間的無菌狀態(tài)。
(二)化學滅菌方法
利用化學藥品滅菌或創(chuàng)造一個無菌環(huán)境,也是非常重要的滅菌手段。許多公演藥品可使菌體蛋白質變性,有的可阻礙微生物的某一代謝環(huán)節(jié)。因此,化學藥品可超到殺菌作用或抑菌作用。直接加入培養(yǎng)基能起滅菌作用,又不影響培養(yǎng)基成分的化學藥品并不多,根據報道β-丙烷內酯(BPL)和焦碳酸二乙酯(PKE)具有這種作用,但應用甚少。有的具有殺菌和抑菌作用,但加入培養(yǎng)基后阻礙了香菇菌絲體生長發(fā)育,也不能被采用。香菇生產中常用的化學藥品及具體使用方法如下。
1、甲醛的殺菌機理是具有強還原作用。甲醛與微生物蛋白質(含蛋白酶)的氨基結合,使蛋白質變性。其反應式為:蛋白-氨基+甲醛(氣體)→蛋白-氨基、甲醛。甲醛溶液殺菌力比石碳酸強,1:200的甲醛溶液在6-12
小時內可殺死所有的細菌芽孢;并對真菌孢子及營養(yǎng)體均有極強的殺傷力,不受有機物質的影響。因為它具有腐蝕性,刺激性大,不宜人體使用。常用福爾馬林消毒空罐、無菌室或無菌箱等。
使用方法有加熱熏蒸法,即利用福爾馬林沸點96!0的特點,將福爾馬林置于玻璃、陶瓷或金屬容器中,用酒精燈或電爐加熱,藥液蒸發(fā)完,立即撤去熱源。
加高錳酸鉀氧化劑熏蒸法,即甲醛是還原劑,故與氧化劑反應可產生大量熱。這種熱又將蓁甲醛揮發(fā)。具體做法是在坩鍋內(或用培養(yǎng)皿),按每立方米體積加10毫升福爾馬林與1.5克高錳酸鉀的比例計量,任其甲醛揮發(fā),
關好門窗悶一夜或更長時間,能夠達到良好的熏蒸滅菌目的。熏蒸后,室內不斷散發(fā)刺激鼻眼的臭味。
有必要驅除室內甲醛氣味時,可向室內噴灑氨水,氨水濃度為25-28%,
噴的霧滴越小越好,噴氨水的量為熏蒸甲醛的一半,約30分鐘左右,氨水與空氣中殘存甲醛結合,形成白色無臭粉末。如無氨水,可用氯化銨或硫酸銨加石灰水產生氨氣來中和甲醛。銨鹽用量每立方米空間為5-6克。
2、硫磺及其熏蒸滅菌方法 商品硫磺為有光澤的淡黃色粉末(或碎塊),不溶于水,熔點為363℃,燃燒后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為無色氣體,有刺激味,滲透力強,易溶于水,生成亞硫酸,有助于提高滅菌率,同時可殺蟲、殺螨。
使用方法是按每立方米空間15-20克計量,將硫磺放置在離地面較高的瓷或金屬容器中,點燃硫磺產生二氧化硫,二氧化硫的密度比空氣大,很容易下沉,所以一定要注意將裝硫磺的容器放在空間較高的位置。為提高滅菌效果,在熏蒸前,應先向空間及墻壁上噴少量水霧,有助于增加二氧化硫與生成亞硫酸,從而提高熏蒸滅菌效果。
硫磺點燃后,對人體呼吸道粘膜、眼結膜有刺激性,應注意防護。二氧化硫對纖維及金屬物品有腐蝕作用,因此,熏蒸房屋時應撤出易腐蝕物品。
除熏蒸與內吸外,其他化學滅菌方法均可歸納為表面滅菌。它們對微生物的毒害作用主要是迅速使細胞表面蛋白質、核酸及有關酶類被破壞。
3、乙醇類 乙醇又稱為酒精。70-80%乙醇的殺菌能力較強。高濃度乙醇殺菌能力反而降低,因為95-100%的乙醇具有很強的脫水作用,當遇到微生物細胞時,
細胞表面很快脫水形成一層保護膜,乙醇分子再不易滲透保護膜起到殺菌作用。
如乙醇中加入稀酸或稀堿,殺菌效力增強。在70%乙醇中加1%硫酸或氫氧化鈉,可在1-2
天內殺死枯草桿菌芽孢。乙醇只會殺死細菌營養(yǎng)體,在香菇生產中,多用于接種時手的皮膚及器械殺菌。使用時,對表面干燥的物品,用70-75%的乙醇擦拭;對于表面略濕潤的物品多采用85%乙醇消毒。乙醇能降低酚、甲醛等殺菌能力,
但能增強硫橫及升汞的殺菌效力。
4、酚及其衍生物 常用的是石碳酸,又名苯酚,純品為無色或白色針狀、塊狀或三棱形晶體,溶于水,具特殊氣味。濃石碳酸能使皮膚變白、手指麻痹并可損壞皮膚與粘膜,對人畜有毒。0.5-1%的石碳酸水溶液作為噴霧劑處理無菌室(箱),
能起到降塵除菌、空氣消毒的作用;也可用3-5%的石碳酸水溶液對器械浸泡消毒。在5%石碳酸水溶液中若加入0.85-0.9%的食鹽則可增加石碳酸藥效,如有乙醇存在時,
則藥效大減。
石碳酸殺菌原理是使細菌蛋白質變性,也具有表面活性劑作用,破壞細胞膜的透性,可合細胞內含物外溢。石碳酸水溶液濃度大時是致死因子;反之,則起抑菌作用。
甲酚是酚的衍生物,又名來蘇爾(煤皂酚),是用肥皂乳化的甲酚,殺菌效力比苯酚大4倍,常用3-5%的溶液消毒皮膚、桌面及用具。
5、石灰與堿類 石灰分為生石灰(CaO)與熟石灰(Ca(OH)2)兩種。起殺菌作用的是熟石灰中的氫氧根離子,能水解蛋白質和核酸,使微生物的酶系和結構受到損害,并能分解菌體中的糖類。
使用生石灰時應加水,或生石灰遇到潮濕的物體,均會生成熟石灰,其化學反應式為:CaO+H2O→Ca(OH)2+熱量。如果熟石灰長時間曝露在空氣中,
可能使熟石灰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而生成有能殺菌的碳酸鈣,反應式為:Ca(
OH) 2+ CO2→CaCO3+H2O
從反應式中可清楚地看到,如想滅菌只能用生石灰使其與水反應生成熟石灰而殺菌。一般1-3%石灰水就可起很好的殺菌作用。如用0.5%石灰水浸泡稻草2小時或更長時間,也可起到殺菌與軟化纖維的作用。菌筒或菌磚上發(fā)現霉菌污染時,也可將生石灰直接撒到污染菌面上,殺菌效果良好。
6、氧化劑與還原劑 高錳酸鉀、過氧化氫、鹵素(氯、溴、碘)及某些化合物(或絡合物),如漂白粉等均為氧化劑,可以殺菌。亞硫酸及亞硫酸鹽等均為還原劑,能通過氧化還原反應起到殺菌作用。
(1)高錳酸鉀 強氧化劑,1:1000與1:1250的濃度都具有殺菌作用。0.5-1%的高錳酸鉀水溶液于5分鐘內可殺死大多數細菌;5%水溶液于1小時內可殺死細菌芽孢。高錳酸鉀在酸性溶液中殺菌作用增高,如用1%高錳酸鉀和1%鹽酸溶液能在30分鐘內破壞炭疽芽孢。高錳酸鉀遇有機物時被還原成無殺菌作用的二氧化錳。因此,有能用于直接拌料滅菌。高錳酸鉀對霉菌殺傷效果很差。
高錳酸鉀只局限于對皮膚、粘膜及玻璃器皿消毒用,絕不能用于香菇生產原料(木屑等纖維材料)的直接拌料滅菌。
(2)碘及其化合物(絡合物) 3-7%碘溶于70-83%的乙醇中所配制的碘酊,
是皮膚及小傷口的有效消毒劑。5%與10%碘化鉀水溶液也是皮膚有效的消毒劑。
有機碘化物如碘福具有良好殺菌作用,有僅能殺死一般的細菌和真菌,并可使病毒滅活。
(3)漂白粉及其使用方法 漂白粉(氯石灰)是白色粒狀粉末,能溶于水,易生成沉淀。高效漂白粉的有效氯含量為40-80%。漂白粉的使用濃度為5%,通常按每立方米空間用1克高效漂白粉計量。使用時將1克高效漂白粉溶于1升水中,靜放1小時左右,取其上清液噴霧滅菌。
漂白粉的殺菌原理是漂白粉溶于水后,生成次氯酸和次氯酸鹽等,并能釋放氧,使細菌蛋白質或酶發(fā)生氧化;同時,釋放出的氯還能取代蛋白質氨基中的氫離子使蛋白質變性,從而殺滅微生物。
7、重金屬類 一些重金屬及其化合物,可使微生物的蛋白合成受破壞,亦可導致酶失活及取代細胞結構上的主要元素,使微生物生長受掏或導致死亡。
常用的表面消毒劑是二氯化示,又名升汞。1:500-1:2000的升汞溶液對多數細菌有勻菌作用。由于升汞對金屬器皿有腐蝕作用,對人畜有劇毒,目前又合成了對人體低毒的硫柳汞、袂塔酚(metaphen)等。
在香菇生產中常用的硫酸銅也是防治真菌的良好消毒劑,使用濃度低于2%,噴灑物體表面,主要防治青霉類真菌。如將硫酸銅、石灰、水,按1:1:100
的比例所配制成的波爾多深夜,是菇房、床面等的良好表面消毒劑。
8、表面活性劑 具有降低表面張力的物質稱為表面活性劑。常用的肥皂與十二烷基磺酸鈉類(如洗衣粉)的殺菌能力相當于石碳酸的2-3倍。
市售的新潔爾滅是季胺鹽類的表面活性劑?;瘜W名稱為十二烷基溴化胺,淡黃色,有香味的膠狀體。一般可將原液(5%)稀釋一倍,把器械或手、以及不能遇熱的器具進行消毒。對細菌、病毒有較好的殺滅能力,但對真菌殺滅效果不好。經常使用新潔爾滅會使皮膚干裂,同時對粘膜有刺激性,對鋁制品有腐蝕性,對橡膠沒有消毒作用。因此,不能用新潔爾滅消毒膠塞進行擔子菌菌種保藏。
表面活性劑的殺菌機理是改變細胞透性,使菌全破裂;聚集在菌體表面時,影響細胞代謝,破壞細胞蛋白與酶的活性。
9、氣霧消毒盒
三、消毒與滅菌效果的檢查
消毒與滅菌效果好壞,直接關系到菌種成品率的高低。因此,除了要嚴格把好消毒、滅菌關外,同時還要嚴格執(zhí)行檢驗制度,兩者缺一不可。
(一)培養(yǎng)基滅菌效果檢驗
1、試管母種培養(yǎng)基經滅菌后,從高壓滅菌鍋中不同部位隨機抽?。抵?,放置28±2℃恒溫箱中培養(yǎng)5-7天,如無霉菌、細菌、酵母等雜菌出現,則認為滅菌徹底。
2、原種及栽培種培養(yǎng)基經滅菌后,從滅菌鍋中上、中、下三層進行取樣,每層對角線隨機取樣5瓶(袋),放置28-30℃恒溫培養(yǎng)箱中培養(yǎng)5-7天,檢查是否有霉菌菌落生成。如檢查是否有細菌沒有殺死,必須使用細菌培養(yǎng)基進行檢測。細菌培養(yǎng)基:稱取牛肉浸膏(或牛肉汁)10克,蛋白胨10克,NaCl15克,瓊脂粉14
克, 加蒸餾水1000ml,經加熱溶解后,裝入試管中,在121℃條件下滅菌15分鐘,隨后排成斜面試管。上述抽取的樣品,分別在無菌下取出少量培養(yǎng)基接入細菌培養(yǎng)基,然后在37℃培養(yǎng)24小時,檢查結果沒有細菌菌落產生,說明滅菌徹底。如某一位置試樣出現雜菌,可能是鍋內有“死角”,也可能是滅菌鍋結構不合理,或沒有按操作要求堆積, 氣撒料,或一次性撒料過厚,或菌種瓶、袋過于擁擠,蒸汽流通不均勻造成;如不分部位,大部分或幾乎全部瓶、袋都出現雜菌,說明滅菌溫度或滅菌時間不夠,如果是高壓滅菌鍋出現這種現象,則說明是冷窯沒有排除干凈所致。
(二)接種室(無菌室)、箱滅菌效果檢驗方法
1、平皿法 先制作常任的霉菌培養(yǎng)基,如CPDA、PDA、BSA等,滅菌后,常規(guī)制作無菌平皿培養(yǎng)基(簡稱平板)。檢查接種室(箱)滅菌合格與否,隨機取幾組無菌平皿培養(yǎng)基(每組3-5個平皿)在接種室(箱)臺面上不同位置打開置放的平皿,
其中一組不打開平皿蓋作為對照,開蓋平皿放置5分鐘,然后蓋上蓋,與對照組同時在30℃培養(yǎng)72小時,檢查在平皿培養(yǎng)基上是否有霉菌菌落。實驗組少于1個菌落,視為滅菌合格。
檢查細菌方法同上,一般采用MPSA培養(yǎng)基。不同的是將實驗的平皿均放置在37℃下培養(yǎng)24小時,至多不超過48小時。
2、試管法 將上述常規(guī)真菌與細菌培養(yǎng)基斜面各取3-5支為一組,放置接種室(箱)內,按無菌操作將其中實驗組棉塞打開,經30分鐘后,再將無菌棉塞塞好,與對照組同時放在30℃和37℃進行(細菌與霉菌)培養(yǎng)。細菌在培養(yǎng)24-28小時后觀察,
霉菌在培養(yǎng)72小時后觀察,實驗組均不長任何菌落,視接種室、箱滅菌良好。壓 力 溫 度 壓 力 溫 度 壓 力 溫 度 磅/英寸2 Kg/cm2 (℃) 磅/英寸2 Kg/cm2 (℃) 磅/英寸2 Kg/cm2 (℃) 1 0.070 102.3 9 0.633 114.3 17 1.195 123.3 2 0.141 104.2 10 0.703 115.6 18 1.266 124.3 3 0.211 105.7 11 0.774 116.8 20 1.406 127.2 4 0.281 107.3 12 0.844 118.0 22 1.547 128.1 5 0.352 108.8 13 0.914 119.1 24 1.687 129.3 6 0.422 109.3 14 0.984 120.2 26 1.696 131.5 7 0.492 111.7 15 1.055 121.3 28 1.82 133.1 8 0.563 113.0 16 1.12 122.4 30 2.109 1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