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之后,氣溫回升正適合黑木耳生長,同時雨水逐漸增加,霉菌與蟲害的也趨于活躍,因此要加強田間管理顯得尤為重要。現(xiàn)提出以下管理技術措施,以供參考。
1、在耳棒未形成黑木耳原基前,菌棒內有充足的水分,此時不能過多的噴水,噴水時間控制在5-10分鐘,主要是保持場地濕潤,形成黑木耳出耳口有較高的濕度,有利于耳基的形成。
2、黑木耳原基長出袋外,停止噴水,干幾天。以后視天氣情況,在有利于黑木耳生長的溫度范圍內噴水,促進黑木耳生產,隨黑木耳逐漸長大,噴水時間也跟著加長,噴水量和時間要根據(jù)菌棒的含水量和軟硬狀態(tài)靈活掌握。3、保持菌棒有良好通風條件。黑木耳生長過程中必須要做到干干濕濕交替,使黑木耳菌棒有較長時間在干燥狀態(tài)下,菌絲有足夠時間恢復和吃料,積聚營養(yǎng),增加對病蟲害的抵抗力。
4、關注氣象臺天氣預報,特別是出耳時間集中在3-5月份的農戶,要防止連續(xù)下雨造成流耳。一是要做到及時采收,可以用采大留小的辦法采收,防止集中采收曬不干。二是如果真的遇到連續(xù)下雨而不能及時采收時可用竹片臨時支起拱棚,蓋上薄膜防雨,薄膜四周離菌棒30公分以上,確保拱棚內菌棒通風。同時,及時排除田間積水。
5、人工清除耳場雜草。雜草的危害嚴重影響黑木耳的產量和產品質量。但是,在黑木耳生產過程中要嚴禁使用草甘膦等除草劑除草,以免造成農藥殘留。為防止雜草生長應在黑木耳排場前,在畦面覆蓋薄膜,并在薄膜上蓋上一層厚稻草或茅草等方法來防止雜草生長,以確保黑木耳產品質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