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巴西蘑菇由來
巴西蘑菇又名姬松茸,或小松菇,巴西蘑菇最早生于巴西的東南部圣保羅皮埃達德,1965年由日本菌學研究所研究實驗成功后,1967年由比利時的海聶曼博士定名。 1990年由福建農科院引進到中國,經過二十多年的摸索、改進、改良,福建省涌出一大批技術骨干,能人精英。
二、栽種巴西蘑菇的目的和意義
栽種巴西蘑菇是一個保護生態(tài),保護森林資源發(fā)展循環(huán)經濟的好項目,是一個變廢為寶,物盡其用,充分轉化利用,低能消耗的好項目,是一個使農民增收致富的好項目,好路子。 特別是我們文山州鏡內森林覆蓋率高,常年氣溫都在16℃--31℃之間徘徊,是巴西蘑菇最佳生長的溫度,特別是生產巴西蘑菇的原材料相當?shù)呢S富,比如玉米桿、玉米芯、谷草、高粱桿、烤煙桿、辣椒桿、甘蔗葉、甘蔗渣、山茅野草等等農作物下腳料,都是栽種巴西蘑菇的原材料。
三、勞動力
一個家庭只要有精壯男女2個人(或夫妻2人)或2人以上,就可以做一個500平方米的大棚。
四、大棚的建造
建造一個長17米,寬為10米大棚(即為一個500平方米的大棚),占地面積大概是2分6厘的田或地。一個500平方米的大棚需毛竹700根(或木材700根)、鐵線35公斤左右、鐵釘4公斤、薄膜40斤、遮陽網(wǎng)17公斤、碳銨4包、過磷酸鈣5包、石灰1000斤/1250斤、石膏400斤、菌種1000瓶、玉米桿5噸、玉米芯4噸、干牛糞3噸(玉米桿9噸或玉米芯8.5噸或農作物所有下腳料備夠干料9噸即可)。
五、季節(jié)安排
根據(jù)文山州境內氣候,應在清明節(jié)前后數(shù)天開始堆料,經過四次翻堆,大概需要28--32天左右可以上床,上床后大概30--40天就開始出菇(注:因文山州適宜巴西蘑菇生長的時期長,故原材料應相對只能多不能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