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培方式 目前采用較多的是菇棚(室內)立體栽培和覆土畦式栽培兩類方式,具體簡述如下,供生產者參考。
1)立體栽培方式:在菇棚內將兩頭出芝的小菌袋打(剪)開袋口,順墻碼排,一般可碼高6~8層;或在棚內設架層,將大規(guī)格菌袋(或盆)單層排于架層上,揭開接種穴膠帶,使靈芝向上生長。該方式所產靈芝,自然、潔凈,受市場歡迎,但由于受基料水分等因素限制,產量稍低。
2)覆土畦式栽培方式:該方式一般可在林蔭下搭設簡易棚或在一般耕地上建中小拱棚,修建陽(平)畦后,作為栽培場所。具體栽培操作也有兩種方法。一種是將菌袋塑膜脫掉,入畦覆土,該方法有水分充足、芝體肥大、產量較高的優(yōu)勢,但由于室外病蟲基數(shù)較高,覆土材料中微生物數(shù)量多,很可能導致有害微生物侵染菌絲的情況發(fā)生,或受蟲類危害,并且,芝體往往污染泥沙等雜物不太潔凈。另一種是將菌袋除掉底部約1/2高度塑膜,或將菌袋從中間切斷,立于畦內,間隙用土填充,保留上部菌袋約1厘米,該方式的菌絲可接受畦內土層的水分,其芝體又不直接與覆土接觸,其生產效果介于上述二者之間,具較高實用價值。
?、?溫度管理 出芝場所(菇棚)最適溫度要求26~28℃ ,遇特殊氣候可短時接受20℃條件的低溫及35℃高溫,但不可持續(xù)時間過長。如20℃條件維持7天,可令菌絲變黃、萎縮并纖維化,以后很難出芝,勉強現(xiàn)蕾后也會生長不良,出現(xiàn)薄、小芝體,商品價值低,且產量亦低。若超過30℃,甚至達到35℃,則芝體瘦小,菌蓋較薄,過早老化。因此,應采取各種措施將溫度調控至合適水平,并保持相對穩(wěn)定狀態(tài)。
?、?水分管理 菌袋入棚并打開袋口后,相對空氣濕度即應達到并保持95%的高濕水平,以促其現(xiàn)蕾,甚至可短時維持飽和空氣濕度,當有指狀突起后,即應維持95%的濕度。注意該階段的空氣濕度應予嚴格保持,若低于80%,則不易現(xiàn)蕾,或菌蕾停滯生長,嚴重時發(fā)生菌絲纖維化后則無法現(xiàn)蕾。當指狀突起逐漸分化出菌蓋雛形后,可適當放寬濕度條件為85%~95%,偶有飽和濕度亦可,但時間不應超過4小時。當菌蓋最大3厘米以上,邊緣黃色生長帶清晰、明顯,即生長中期階段時,濕度可在80%~100%。比如,每天至少噴水3~5次,噴水后約1小時內濕度達到飽和,此后逐漸下降,一般菇棚內有地面、墻體所含水分的自然蒸發(fā),加每天的噴水,濕度不會很快降低的,從100%降至80%約需4~6小時,周而復始重復上述管理,一般即可滿足芝體生長需要。覆土栽培時噴水次數(shù)可相應減少,具體可根據(jù)屆時的濕度及其保持狀況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