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菇一經采收,須整齊排放在小型容器內,并盡快送往低溫車間進行整理。
容器的長、寬、高分別為40厘米、8厘米、16厘米,其形狀如周轉箱,底部實板,四周預設直徑2厘米-3厘米的圓孔,底下四角均有內縮插接角塊,以便于碼高多層。鮮菇采收時順頭排放,不使頭尾相接,以免造成污染。低溫車間內溫度為1℃-3℃,可將普通恒溫冷庫改造后利用。鮮菇成箱搬入車間后分開擺放,不得再碼高多層,以便于菇體充分降溫,該環(huán)節(jié)對于氣溫高于15℃時采收的鮮菇尤為重要。整理的工具為薄片不銹鋼刀或竹片刀以及小包裝封口、打箱設備。
先用小刀將鮮菇基部削凈,去掉泥土、基料等雜物,鱗片多時應一并除去,一般不用水洗,否則會縮短產品貨架壽命。
待菇體內部降溫至3℃以下時即可分裝。一般可用泡沫質地的材料制作成高5厘米左右的單盒,每盒約裝鮮菇150克。若禁銷塑料(10080, -200.00, -1.95%)包裝,可定制紙質盒。雞腿菇一般適宜16厘米 10厘米 4厘米(長 寬 高)規(guī)格的包裝,姬松茸適宜15厘米 10厘米 6厘米規(guī)格的包裝,真姬菇、楊樹菇等適宜16厘米 8厘米 4厘米規(guī)格的包裝。根據鮮菇形態(tài)及規(guī)格大小確定排放方式,然后封包保鮮膜。將小包裝盒再裝入泡沫保鮮箱內,每箱可裝36盒,用透明膠帶封口即成。
另外,短期貯存和運輸時還可使用冰塊降溫保鮮或冷藏車運輸等方法,冷藏溫度控制在1℃-3℃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