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女士說,她為了美容,經(jīng)常喜歡煲銀耳湯喝。但是,一次不可能只煲一碗,必然是三四碗的量,一天吃不完,放在冰箱里,還是比較擔心。一些愛吃木耳的人也說,木耳幾朵不值得發(fā),一次往往多泡點,每次做菜的時候用一點,過夜的情況也常有。如果隔夜不能吃,它們到底是產(chǎn)生了什么毒物呢?有多大危害?
凡是隔夜不能吃云云,除了擔心微生物繁殖之外,其禁忌原因幾乎都是來自亞硝酸鹽的增加。菌類不能利用硝酸鹽或亞硝酸鹽,但可以部分利用尿素、胺類等無機氮源。也就是說,養(yǎng)蘑菇的時候,培養(yǎng)基里面所加的營養(yǎng)物質(zhì)可能包括尿素,尿素本身無毒,但菌類可能把它代謝成硝酸鹽。硝酸鹽本身也是無毒的。但是,在發(fā)泡、烹煮和儲藏過程中,人們擔心一部分硝酸鹽可能在細菌的作用下變成亞硝酸鹽,而亞硝酸鹽是增加胃癌風險的一個因素。
不過,且不要一聽亞硝酸鹽就開始驚恐,先按照邏輯思考幾個問題:
首先,木耳和銀耳中含硝酸鹽多嗎?泡發(fā)之后會增加嗎?
其次,如果在室溫和冰箱里分別放24小時,亞硝酸鹽到底會增加多少?
第三,它們的食用量有多大?亞硝酸鹽的攝入量達到會引起危險的程度嗎?
先回答第一個問題。木耳和銀耳中的確含氮較多,包括硝酸鹽,但那是干品中的含量。泡發(fā)之后,一斤木耳可以變成9-10斤,其中的硝酸鹽的含量已經(jīng)變成了十分之一。鮮木耳的硝酸鹽含量不過是120mg/kg左右,遠遠低于很多葉類蔬菜中的含量(fao標準:一級新鮮蔬菜硝酸鹽含量432mg/kg)。亞硝酸鹽含量約為2.5mg/kg,比新鮮蔬菜的標準還要低得多(無公害蔬菜標準為低于40mg/kg)。而且,硝酸鹽和亞硝酸鹽都是高度可溶的物質(zhì),在泡發(fā)、清洗過程中,還要再溶進浸泡的水中,因此多洗幾次含量還會進一步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