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潘雙清馬俊明劉建魁)“出菇階段,中午適當通風,降低濕度,濕度過大,幼菇易死;晚上加蓋草苫保證棚溫,棚溫低生長慢……”11月10日一大早,欒城縣食用菌技術研究會經理李榮輝給新種植蘑菇的農民發(fā)了群組短信。據了解,欒城縣87名農藝師青睞手機短信,遙控農民生產管理。
欒城是種菇大縣,目前發(fā)展到10個專業(yè)村,9100多戶。新增的130多戶對食用菌育種、養(yǎng)菇、出菇、采收所需要的溫度、濕度、水分、通風、采光、消毒等條件掌握不準分寸。平時遇到問題,去電或去人請教。由于種植戶增加迅速,5個食用菌農藝師整天串村進棚,仍難及時指導。今年8月,李榮輝申請了手機天氣短信,結合天氣的變化和食用菌不同階段的技術要求,及時通過短信的方式進行指導。西營鄉(xiāng)龍門村梅勝方投資8000元種了1個大棚的平菇,前幾天總認為棚溫才22攝氏度,誰知平菇袋內溫度達到了31攝氏度。而短信上提醒“袋內溫度最佳22-25攝氏度,溫度過高時菌絲2小時死亡?!庇捎跊]及時看,結果使五分之一的菇菌窒息。眼下,他每天第一件事就是看短信。
據了解,欒城大棚菜、紅蜜南瓜、鮮食黑玉米等12個協(xié)會的科技管理人員通過手機短信遙控指導農民生產,大大減少了群眾生產盲目性,增加了收入。
來源于石家莊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