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采的牛肝菌黃嫩可愛,讓人忍不住咽口水
“四月野菜九月蘑”,昆崳山的野味集市轉眼進入了蘑菇季。從8月底開始,在煙臺市龍泉鎮(zhèn)東殿后村村口的公路旁,當地村民們就已經支起了蘑菇攤。10元/斤的牛肝菌、30元/斤的扎萵和松蘑等,都受到游客的青睞。據介紹,昆崳山的野蘑菇眼下已進入采摘季,當地村民每天凌晨三四點鐘就進山采蘑,一天下來,好的話能收獲二三十斤,一天收入數百元。另外,昆崳山的野蘑菇不但被當地村民當成特產賣,而且是當地酒店的美食招牌。
昆崳山景區(qū)路口村民賣起野蘑菇
“這是野蘑菇嗎,看上去很好吃的樣子,黃嫩黃嫩的,好想咬一口!”“你小時候看過《大盜賊》沒?這個很像左培爾喝的湯里的可愛蘑菇呢!”龍泉鎮(zhèn)東殿后村是通往昆崳山景區(qū)的常用通道,在村口的一頂大陽傘下,三四名20歲左右的年輕游客圍著一籃子黃蘑菇驚喜不已。
“這個啊,是牛肝菌,今天天沒亮剛拾回來的。”一身淺藍工裝上衣的王玉芹裂嘴笑道,“10塊錢1斤!”而在牛肝菌的旁邊,還有兩種外貌各異的野蘑菇,一種傘盤較牛肝菌稍大,傘面鮮紅;另外一種傘面灰黃,蹭了一層綠色的苔蘚。據王玉芹介紹,這兩種蘑菇分別是松蘑和扎萵。
除了王玉芹,還有五六個村民支著蘑菇攤。不少從昆崳山景區(qū)出來的游客,將車停在一邊,過來選購蘑菇。
最貴一斤三十元賣給酒店有優(yōu)惠
記者看了一下,牛肝菌是主打蘑菇,幾乎都有售賣。而松蘑、扎萵、樹蘑、小黃萵則數量較少,每種蘑菇最多出現在兩個小攤上。孫模文的攤位緊靠著王玉芹的攤位,他告訴記者,牛肝菌的數量相對多,10元/斤。而扎萵和松蘑必須得大雨過后才生得出來,是個“稀罕物”,價錢都在30元/斤左右。
由于東殿后村通往昆崳山風景區(qū),許多進山的游客都會從他們村前經過。“游客對咱村里無污染的野蘑菇感興趣,這不,我們就都去摘來賣。”王玉芹說,今年七夕過后,山里的野蘑菇陸續(xù)探出了頭,她在8月31日上午采了30斤的牛肝菌,按照10元/斤的售價,單靠此項就能賺得300元錢。除此之外,賣給東殿后村里的酒店也是一種銷售渠道,據孫模文介紹,酒店要的量大,但價格也相對低一些,“今天我賣了15斤牛肝菌給他們,算5元/斤。”
依托附近蘑菇園蘑菇宴成主打菜
昆崳山的野蘑菇,不但被當地村民當成特產賣,還是當地酒店的美食招牌。距離村口三四百米外,是昆崳山大酒店。酒店經理劉恒園告訴記者,依托昆崳山這個大的蘑菇園,蘑菇宴一直是他們的一個主打菜系。
在酒店的菜譜上,記者注意到,蘑菇菜品售價不菲,比如,炒黃菇68元/份,炒黃土蘑88元/份,炒土蘑菇68元/份,炒扎萵88元/份。這些野蘑菇的成品菜都價格不菲,能有市場嗎?對此,劉恒園說,每年秋季是野生菌類最豐富的季節(jié),僅僅是八九月份,這些野生菌菜品帶來的收入就能達到幾十萬元。
提醒:野蘑菇味雖美小心毒從口入
國家食藥監(jiān)局近日發(fā)布今年第2期餐飲服務食品安全預警公告,提醒公眾預防毒蘑菇中毒。
由于毒蘑菇所含的蕈毒素不能通過烹調、加工破壞,許多毒素還無法檢測,目前有效的預防措施是避免食用野生蘑菇。消費者不要采摘野蘑菇,對市場上出售的野蘑菇,也不能放松警惕,尤其是不要采購、制作和食用沒吃過或不認識的野蘑菇。夏末秋初是毒蘑菇生長旺季,也是毒蘑菇中毒的高發(fā)季節(jié),監(jiān)管部門要對有采摘習慣的農村地區(qū)加大宣傳教育的力度
目前對毒蘑菇中毒無特效療法。一旦誤食,應盡早采用催吐、洗胃等方法,盡快到醫(yī)院接受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