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去年種3萬袋香菇,目前賣菇已經(jīng)得7萬多元,等到收完香菇可能還要得幾萬。”1月29日,貴州省榕江縣栽麻鄉(xiāng)小利村香菇種植大戶王濤這樣高興地介紹說。
小利村是榕江著名的“香菇村”,2001年,該縣里把小利村作為食用菌種植試點村,通過小額貸款扶持,發(fā)動村民利用林間雜木種植袋裝香菇,目前該村共有28戶人家種植香菇40余萬袋,年收入超100萬元。
在小利村,隨處看到搭建的香菇棚。進(jìn)入香菇棚,不僅看到長滿袋頭的香菇,還看見忙碌的采菇人,他們臉上總是掛忙了豐收的喜悅。
“近年香菇有價錢,前段時間雪凝,批發(fā)每斤六塊五元,現(xiàn)在也得四塊五。”種植戶之一楊禮澤笑呵呵地這樣說。
“你看,現(xiàn)在群眾種香菇種賺錢了,房子也越建越漂亮了。”村支書吳德章指著一排剛建的新房,高興地這樣說。他的身后,傳來了群眾朗朗的笑聲。
小利村是榕江著名的“香菇村”,2001年,該縣里把小利村作為食用菌種植試點村,通過小額貸款扶持,發(fā)動村民利用林間雜木種植袋裝香菇,目前該村共有28戶人家種植香菇40余萬袋,年收入超100萬元。
在小利村,隨處看到搭建的香菇棚。進(jìn)入香菇棚,不僅看到長滿袋頭的香菇,還看見忙碌的采菇人,他們臉上總是掛忙了豐收的喜悅。
“近年香菇有價錢,前段時間雪凝,批發(fā)每斤六塊五元,現(xiàn)在也得四塊五。”種植戶之一楊禮澤笑呵呵地這樣說。
“你看,現(xiàn)在群眾種香菇種賺錢了,房子也越建越漂亮了。”村支書吳德章指著一排剛建的新房,高興地這樣說。他的身后,傳來了群眾朗朗的笑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