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哪里的菇農種的食用菌出現了問題,他們都會第一時間趕到,積極幫助解決,他們就是山東省食用菌產業(yè)創(chuàng)新團隊。2016年,聊城閆寺辦事處馮莊村菇農王少陽的平菇發(fā)生了出菇稀少、畸形等問題,僅憑多年的食用菌生產經驗,病因難以確定,雖釆取多種措施,病情扔不見好轉;3月份,山東省食用菌創(chuàng)新團隊栽培與設施崗位專家、聊城市農科院副院長曹修才研究員得知情況后,很快到現場了解情況,后又積極聯(lián)系國內大專家——國家食用菌體系首席專家張金霞研究員,張首席在百忙之中,很快組成了以國家食用菌體系平菇栽培崗位專家、河南農大申進文教授,河北農林科學院王朝江研究員,泰安試驗站站長、泰安農科院安秀榮研究員等人在內的專家組,來聊考察指導,解決在平菇栽培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他們進入菇棚查看,詢問菇農平菇拌料及栽培過程,最終確診為主要是使用三無產品“防蟲靈”造成的生理性病害,提出了解決方案和預防措施。像這種心系菇農、大專家為小老百姓服務的事情,真如天上的星星數也數不清,食用菌體系的專家和成員被老百姓親切稱為菇農的貼心人。
鄉(xiāng)土科技人員、致富帶頭人多年來盡管做出了突出貢獻,就像沒娘的乖孩子,沒人待見,孤獨無助,在和大專院校、科研單位的專家教授接觸過程中,特別是近年來在和山東省食用菌創(chuàng)新團隊的合作過程中,深感就像找到家的感覺!國家食用菌體系平菇栽培崗位專家、河南農大的申進文教授在2016年春來聊考察指導平菇時結識了我,主動要了我的聯(lián)系方式,后來又在他建的“平菇”微信群中,拉進的第二個人就是我,并在交流中說,一線的技術人員就是真正的專家,使我心里有一種暖暖的感覺。還有河南農大的邱立友教授看了我的《平菇非常規(guī)栽培技術的運用及注意事項》一文后,評價文筆很好,對經驗的總結和問題的分析更是很有見地,不比現在科班出身的科技人員差。國家食用菌體系張金霞首席不止一次的高度評價鄉(xiāng)土科技人員,去年在伊春食用菌會議上滿懷激情的說:“在座的有誰能趕上老許(鄉(xiāng)土科技人員)做的貢獻大,捫心自問,反正我比不上”,早在2009年在聊城召開的食用菌會上,她說國家過去對農業(yè)的投入不大,對食用菌產業(yè)投入更少,中國食用菌所取得的成績,鄉(xiāng)土科技人員、種菇能手起了很大的作用。
去年來聊指導食用菌工作時,還對聊城市農科院曹修才副院長、食用菌研究所劉主任說一定要把老許的經驗總結好。正是由于他們的關心,2016年在聊城市農科院曹修才副院長、食用菌研究所劉主任的指導下,《無棉籽殼基質配方高效栽培平菇的方式及其利弊》和《怎樣選擇科學的出菇方式》兩篇文章已完稿,其中1篇已確定刊登在《中國食用菌》上。山東省食用菌產業(yè)創(chuàng)新團隊萬魯長首席對我的評價是“經驗豐富,認真負責,樂于助人,精神可嘉”。2016年在崗位專家曹修才和劉新華主任的關心下,我的事跡《養(yǎng)菇致富領頭雁,帶動一方奔小康》一文刊登在《山東食用菌》上。今年2月14號聊城市農科院食用菌團隊在我合作社試驗大棚內與我又共同園滿地舉辦了一場新配方、新技術現場研討會,助我完成了木糖渣加玉米芯發(fā)酵料袋栽平菇新配方、新技術盡快推廣的想法。食用菌團隊無數專家、領導的鼓勵,不再一一列舉,是他們給了我溫暖,使鄉(xiāng)土科技人員有了找到家的感覺,得到了團隊專家親人的關懷,從此不再孤獨,鼓舞了我們的干勁,增強了為菇農服務的動力!
去年我被吸吶為山東省食用菌產業(yè)技術體系栽培與設施崗位團隊成員,在這個團隊里不但提高了技術,也提高了我對人生價值的再認識,人生的價值并不是只看你一年掙多少錢,有多少錢,更重要的是應該看你能讓別人掙了多少錢,給別人提供了多大的幫助,幫助了多少人!這樣就有了成就感和存在的價值感,人生才有了意義,生命才有了光彩!山東省食用菌團隊領導及專家的鼓勵、關懷和認可是對鄉(xiāng)土科技人員的極大鼓舞,我們將會更加求真務實、開拓進取、腳踏實地的搞好配方創(chuàng)新和技術創(chuàng)新,帶富更多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