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菇網訊:從浙江省亞熱帶作物研究所獲悉,該所植物保護和蟲生真菌研究室主任柴一秋主持的“蟬花蟲草”生物科技項目:蟬擬青霉代謝產物殺蟲抗菌活性應用研究,獲得溫州市科技進步二等獎。這是該團隊繼蟬花人工培育成功后獲得的又一成果。該成果最大的價值在于蟬花子實體可研發(fā)保健品,剩余部分可提取殺蟲劑。
“蟬花蟲草”是一種江南竹林下的寄生物,是一種藥用價值與冬蟲夏草相當?shù)墓爬现兴?,被稱為“南方冬蟲夏草”。天然蟬花與冬蟲夏草相似,因其頭部外形如花而得名。柴一秋說,天然蟬花非常稀少,國內年產量約2000千克,需要一代蟬經過4到7年時間才能生長,而通過實驗室培養(yǎng)人工蟬花只需30天左右時間。
上世紀80年代,浙江省亞作所開始蟬花人工培養(yǎng)研究,并實現(xiàn)蟬花工廠化培育,這項技術獲得國家發(fā)明專利。原來用來培養(yǎng)人工蟬花的培養(yǎng)基,只采摘具有改善睡眠、調節(jié)免疫和保腎等功能的子實體,剩余部分當成廢物扔掉。
“直接扔掉怪可惜的。”柴一秋說,她的研究團隊從2005年開始研究高效“蟬擬青霉”殺蟲劑創(chuàng)制關鍵技術項目,利用生物發(fā)酵大量培養(yǎng)“蟬擬青霉”菌絲體,從中分離提取殺蟲活性物質研發(fā)農藥。這些農藥主要針對蔬菜上的鱗翅目、雙翅目和等翅目等三類害蟲進行防控。多年來,累計推廣面積近1.5萬畝次,已實現(xiàn)間接經濟效益8373.5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