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她叫李美娥,今年已56歲,是和樂村人。和樂村離大坑足有三四公里路,一位農(nóng)村婦女怎么會單槍匹馬到這里種香菇呢?她邊忙著手中的活,邊向我們說起了的自己不幸經(jīng)歷和堅強人生。 ???? ??命運多舛 ?? ???? ??種菇失敗 ?? ??也就是從2001年起,李美娥開始種香菇,從制種到栽培到銷售,整個流程她獨自完成,常年起早摸黑,常常忙得有上頓沒下頓。每頓下飯的不是霉干菜,就是鄉(xiāng)鄰給的一點時令蔬菜。在培養(yǎng)菌棒制種的日子里,她連續(xù)幾天幾夜不能合眼,實在困了,就請附近阿婆幫忙燒幾個小時的火,自己攤開草席在香菇棒旁睡上一會兒。雖然為種好香菇,她已傾注了全部心血,但是由于經(jīng)驗不足,加上氣候等因素,剛開始種植時,還是賠本了。每段香菇段成本約1元,一爛就是一大批,李美娥只能向好友借錢重新再來。 ???? ??愈挫愈奮 ?? ???? ??香菇出口 ?? ??李美娥向我們介紹,種香菇,一般頭一年一段需1.2元本錢,第二年1元本錢,第三年0.8元本錢,一段能產(chǎn)1.25公斤,每公斤可賣3元,只要種得順,肯定能賺錢。就憑著這份信心和自己已掌握的全套種香菇的技術(shù),無論碰到怎樣的困難,她都堅持了下來。今年6月,她只身來到大坑村,租下一戶人家的泥土房,又開始了新一年的生產(chǎn)。她一邊燒制種香菇的木屑,一邊把卸在鳳凰山腳的木屑和麥麩一擔(dān)一擔(dān)擔(dān)到坐落山坡上的老宅來。一共45擔(dān),挺不容易的。她說,這兩萬多段大約可產(chǎn)香菇兩萬公斤,銷路是不用愁的,縉云人有過來收購,產(chǎn)品還出口呢。 ???? ??村民受益 ?? ??顧不上擦拭滿臉的汗水,李美娥轉(zhuǎn)身又小跑到屋外的爐中添柴禾去了?;馉t熱浪灼人,李美娥的動作卻熟悉又敏捷。每次燒制香菇種所需的木屑需三天三夜,非燒熟燒透不可,這期間,李美娥是片刻不得安歇的。她的兩個兒子都早已長大成人,一個做泥水,一個辦彩印廠,都挺忙的,抽不出時間幫幫她,她也挺理解。 ??她的笑聲、她的熱情感染著大坑人,大坑人也很樂意為她打工。李美娥說,有錢大家賺,她也把許多活都讓大坑人干,20元一天,管午飯、點心。才幾個月,她已付出小工費1000多元。?? ?? ??“去年在金斗,今年來大坑,圖的夏天山上氣溫稍低,有利于制作菌種。等晚稻收割完,香菇段又要運到田里去。從農(nóng)歷九月下旬到次年五月,我就天天有進賬了。到明年,除了收回本錢還了欠款,我也該有盈余了吧。”李美娥始終樂觀地訴說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