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去年雞腿菇市場利好的影響,今年秋季不少菇農意欲大搞栽培,山東、河北、河南、山西、江蘇等地的菇農紛紛來電咨詢其可行性,筆者在調研的基礎上,提出以下觀點供菇農參考。
菇農手中貨量充足
以山東為例,菇農手中還有部分雞腿菇鹽漬品存貨。該資源一是今年春天價格回落時達不到期望銷價時留存下來的,數(shù)量較少:二是至夏季生產結束時進行鹽漬加工的新貨,其量約占存貨總量的80%左右。
市場價格大幅下滑
就上述貨源,筆者曾以每噸5000元的價格多方聯(lián)系商家,但答復是“每噸4000元以上的貨不要”。而且即便價格跌破每噸4000元,還有許多商家沒有進貨或存貨計劃。目前個別商家要貨價格已跌至每噸3500元的成本底線,離“警戒線”的每噸3400元僅有百元之差。
國際市場形勢不妙
據(jù)有關客商傳出的消息,國際市場上雞腿菇交易較為冷清,尤其是日本等國對我國食用菌產品一再抬高準入門檻,使得我國菌菇出口受阻,甚至是舉步維艱。
有鑒于此,筆者建議農民今年秋冬季節(jié)的食用菌生產,要慎重對待,不可盲目從事,以免重蹈2002年的覆轍。那么,下一步的生產該如何進行?筆者認為以下幾點值得注意。
第一,年投料量1萬公斤左右的小批量生產戶,可生產平菇等地產地銷品種,這樣,資金周轉快,雖然利潤稍薄一些,但風險小。
第二,年投料量2萬~5萬公斤的栽培戶,宜主栽平菇、適量栽培雞腿菇,雞腿菇一般不宜超過生產總量的40%,出菇時間盡量安排在11月份以后,至3月上旬結束,使之成為反季節(jié)產品,如此尚可獲得穩(wěn)定的效益。
第三,有能力投入6萬公斤以上栽培基料者,說明有相當?shù)纳a技術和經驗,如果有相應的經濟實力,不妨放手生產雞腿菇,因為沒有眾多散戶的生產沖擊以后,貨源將急劇減少,市場存貨必然下降,預計1~2個栽培周期過后,市場將會有貨緊價揚的局面出現(xiàn),再度迎來雞腿菇市場的春天。
來源:中國農業(yè)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