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譚蓓英;王花;
【機構】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北京;
【摘要】使用由亞硝基胍誘變所得到的營養(yǎng)缺陷型作為單倍體融合親株的核基因標記,同時也采用線粒體球紅霉素抗性突變株的小菌落形式作為融合親株的線粒體基因標記。釀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和產朊假絲酵母(Candida utilis)兩親株原生質體的制備是用對數生長早期的細胞在蝸牛酶和0.7M KCl及β-巰基乙醇或二巰基蘇糖醇的作用下完成的。二者的原生質體的形成率在30—60分鐘內達到90—99%。原生質體再生率,釀酒酵母最高為29—35%,產朊假絲酵母為7.5%。兩親株的原生質體在35%PEG(M.W.6,000),10mM CaCl2條件下被誘導融合。在基礎培養(yǎng)基上,長出以營養(yǎng)互補為標記的融合菌株。融合頻率為10-5—10-6。試驗表明,這些融合菌株具有雜種的性質。其中一株雜合子在同化D-木糖、纖維二糖等的能力上比親株明顯增強。
【關鍵詞】釀酒酵母;產朊假絲酵母;原生質體;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