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余知和 莊文穎
【機構】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地衣系統(tǒng)學重點實驗室;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地衣系統(tǒng)學重點實驗室 北京100080湖北農學院生命科學院荊州434025
【摘要】晶杯菌科的分類目前主要基于子囊盤外囊盤被表面毛狀物的形態(tài)學特征,在系統(tǒng)演化關系上十分不清楚。本研究利用18SrRNA基因核苷酸序列分析方法探討該科粒毛盤菌屬及其相關屬間的系統(tǒng)發(fā)育關系。以Saccharomycescerevisiae為外群的嚴格合意樹和最簡約樹表明,粒毛盤菌屬與其相關的屬形成三個分支。Lachnumhyalopus,L.nudipes和L.virgineum代表一個分支。L.brasiliense,L.sclerotii,L.singerianum,Albotrichaguangxiensis,Calycellinapopulina.,Cistellagrevillei,Hyaloscyphaaureliella,Lachnellulacalyciformis,Parachnopezizaguangxiensis和Trichopezizasulphurea聚在一起(支持率為57%),為另一個分支。上述兩個姊妹分支的支持強度為76%。與Lachnum在形態(tài)上有些相似的Cistella和Lachnum聚在一起的支持強度為51%。傳統(tǒng)上納入Arachnopezizoideae的Parachnopeziza與該亞科的模式屬Arachnopeziza的關系較遠。Arachnopezizaaurata是供試的14個種中距離最遠的一個,位于系統(tǒng)發(fā)育樹的最外側,與上述兩個分支的親緣關系較遠,這對Arachnopezizoideae在晶杯菌科中的地位提出了質疑。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
【關鍵詞】晶杯菌科; 18SrDNA序列分析; 系統(tǒng)發(fā)育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