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迎捷; 張樹庭
上海農科院食用菌研究所 ; 香港中文大學生物系
【中文摘要】 <正> 絲狀真菌在形成原生質體時會出現(xiàn)無核、單核和雙核三種類型的原生質體。其中無核原生質體不能進行核分裂,無法再生,這是造成食用菌原生質體再生率低的一個主要原因,而雙核原生質體再生后形成的菌絲,基本上保持了親本菌株的性狀。值得注意的是單核原生質體,我們的研究結果表明,在細胞壁的降解過程中出現(xiàn)相當數(shù)量的單核原生質體是香菇、平菇和金針菇等異宗結合食用菌原生質體制備中的一個普遍現(xiàn)象。通過技術上的改進,可以準確穩(wěn)定地從不同異宗結合食用菌的菌絲中得到大量的單核原生質體。Anderson 的研究表明,同宗結合的蘑菇菌絲在制備原生質體中也很容易分離到同核體。我們把在食用菌原生質體制備中出現(xiàn)的這種現(xiàn)象稱為原生質體單核化Monokaryotization by protoplasting),把用這種方法得到的單核體稱為單核原生質體(Protoplasted monokaryon)
【文獻出處】 食用菌,Edible Fungi,編輯部郵箱,1991年03期 【DOI】CNKI:SUN:SIYJ.0.1991-03-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