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曹支敏 杜林 王秦虎 余仲東
【機構】西北農(nóng)林科技大學林學院旱區(qū)作物逆境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西北農(nóng)林科技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摘要】采用SSR分子標記技術對采自全國19個地區(qū)、不同年份的落葉松-楊柵銹菌Melampsora larici-populina(簡稱MLP)36個單孢子堆菌系的遺傳多樣性和種群遺傳結構進行了研究。用5對SSR多態(tài)性引物共檢測到62個觀察等位基因(Na),有效等位基因數(shù)(Ne)為5.42-9.82,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數(shù)為7.05。供試MLP樣本在5個SSR位點上的多態(tài)性信息量(PIC)變化范圍為0.64-0.89,平均值0.79。平均觀察雜合度(Ho)、平均期望雜合度(He)分別為0.36和0.86,不同位點的Shannon’s信息指數(shù)(I)平均值為2.12。結果顯示,中國MLP菌系具有豐富的遺傳多樣性。各MLP菌系群體間遺傳分化系數(shù)(Fst)變化范圍為0.22-0.39,平均值0.344,基因流(Nm)平均值為0.48,顯示遺傳變異主要出現(xiàn)在MLP菌系群內(nèi)部(65.60%),尤其以采自天然林的菌系群最為明顯,但各菌系群之間也存在著明顯的遺傳分化(34.40%)。在菌系地理群體水平上,Shannon’s信息指數(shù)、Nei’s遺傳多樣性指數(shù)(Nei’s)平均值分別為1.02和0.56,平均多態(tài)性位點數(shù)(Np)和多態(tài)位點百分率(PPL)分別為4.54和90.77%,反映出MLP地理群之間的遺傳多樣性較菌系群內(nèi)部的遺傳多樣性低。依據(jù)菌系地理群之間的遺傳距離(0.24-2.99),將供試的13個中國落葉松-楊柵銹菌菌系群分為4個類群:菌群Ⅰ由北京延慶、太白山厚畛子、秦嶺火地塘和四川寶興諸菌系組成;菌群Ⅱ由吉林長春、黑龍江哈爾濱與肇東、甘肅臨夏和青海諸菌系組成;菌群Ⅲ由內(nèi)蒙古呼和浩特、陜西周至和楊凌的菌系組成;菌群Ⅳ由陜西寶雞天臺山和太白山上白云菌系組成。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Nos.30872027; 30471394);
【關鍵詞】落葉松-楊柵銹菌; 遺傳結構; SSR分子標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