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劉建兵 劉昆 劉城移 戚夢 杜苑如 胡開輝 傅俊生
【機構】福建農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麗水市農業(yè)科學研究院
摘要:結合形態(tài)學與ITS序列分析對7株野生蟲草真菌進行分類鑒定。MTT法分析它們的菌絲體醇提取物對肝癌HepG2細胞增殖的抑制活性。鑒定結果表明菌株MF7、MF9、MF14為細腳棒束孢Isaria tenuipes,菌株MF11、MF12、MF13為蟬棒束孢Isaria cicadae,菌株MF10為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MTT結果顯示分離到的3株細腳棒束孢和3株蟬棒束孢的菌絲體醇提取物對HepG2的抑制活性較差,IC50均大于500μg/m L;球孢白僵菌MF10對HepG2細胞有一定抑制作用,IC50值為221.6μg/m L,略強于蝙蝠蛾擬青霉發(fā)酵菌絲粉產品金水寶膠囊(IC50=364μg/m L)和中華被毛孢發(fā)酵菌絲粉產品百令膠囊(IC50=268.7μg/m L)。另外,發(fā)現供對比試驗的3株蛹蟲草菌株(MF1、MF5、MF15)對HepG2細胞均有較好的抑制作用,其中MF15的發(fā)酵菌絲體醇提取物活性最強,IC50為55.56μg/m L,暗示蛹蟲草發(fā)酵菌絲體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81503187)~~;
關鍵詞:野生蟲草菌; 抗腫瘤; HepG2細胞; 乙醇提取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