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2008年國內的食用菌市場狀況即可看出:整個市場處于需求疲軟、價位跳水的狀態(tài),也就是說,食用菌市場處于低迷境況,所以,導致菇農效益低下,經營者信心不足。去年一年來,大部分品種的干貨價格,較2007年上半年下滑40%以上,有的品種甚至超過50%以上,筆者根據(jù)多年的經驗將今年的食用菌市場走勢分析如下。
平菇:據(jù)對部分地區(qū)的調研,2008年冬天受原料、市場價格等因素影響,總體生產投料量同比減少20%左右,并由于2008年秋冬季節(jié)大面積病害的發(fā)生,使得部分菇農受損不小,預計今春投料量也將減少,但絕對數(shù)量仍將較大。由于1月份后集中產出的原因,批發(fā)價格將在1.20元~2.00元之間(公斤價,下同),零售價一般不會超過4元,但在近期,價格將會突破5元,春節(jié)過后的2~3個星期內,價格將會大幅度跳水,預計最低時段的正月十五前后,將會跌破 0.6元。提醒菇農朋友注意兩點,第一,對市場的期望值不要過高。第二,想辦法在2月初全部采完,然后采取通風降溫措施,并停水降濕,使之在春節(jié)之后約 20天的時間段內不再出菇,到2月底再進行正常管理。夏秋季節(jié)的產品將與去年保持平衡,不會有太大懸殊,但進入冬季以后,隨著國家拉動內需等政策的落實,隨著就業(yè)形勢的好轉、人們收入的增加,將會略有上漲,但幅度不會太大。
雙孢菇:低于8℃ 難以出菇,這是該品種的生物特性,但由于升溫措施的實施,冬季仍可正常產出鮮菇,但因成本增加等原因,產品價格必將有所上升,近期將保持在6元~8元的價位,南方地區(qū)各大市場將在10元左右,超過 15元的可能性很小。但是,我們應該清楚地看到,食用菌是一個朝陽產業(yè),雙孢菇又是一個國際性食用菌品種,深受歐美國家消費者喜愛,但是,我國的雙孢菇產品借助低廉的場地、豐富的原料、低價的勞動力等優(yōu)勢,在國際市場上具有無可比擬的競爭力,市場潛力與市場前景極為看好,市場的低迷只是暫時的,還是那句話: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預計下一個生產階段的產品,將會因投料量減少、內需擴大、市場有所好轉,價格將會再度抬頭,至少保持在3元左右的價位水平。
金針菇:預計低溫季節(jié)常規(guī)生產的黃色鮮菇批發(fā)價格將在2元以上,白色菇將會高約 20%~30%之間,難以超過3元,進入5月份以后至10月份,則為反季節(jié)生產,預計一般批發(fā)價格將分別在6元~8元左右,6月份~8月份將會維持在10元左右。
香菇:1月份~5月份,是多品種食用菌的集中應市階段,也是香菇的主要產期,由于受國際金融、經濟等諸多方面的影響,近兩年來,香菇市場一直不溫不火,處于先是大幅降低,繼之緩慢下滑的走勢,既未表現(xiàn)出優(yōu)質優(yōu)價的市場特點,也未體現(xiàn)傳統(tǒng)的消費習慣。預計5月份以前的水菇或薄菇產品,一般售價應在4元左右,個別市場或許超過6元,近期一般售價將在6元左右,個別時段有望突破10元。干品價格與去年基本保持平衡,一般厚菇的批價在40元左右,花菇將在55元~70元之間徘徊,不會太高,使得菇農利潤微薄。進入 6月份以后至10月份,屬于反季節(jié)生產,鮮菇質量自然有所下降,但因貨少價揚的市場規(guī)律,一般應在8元左右,不會太高。
雞腿菇:由于近年原料漲價,人工費用提高,加之前幾年市場低迷等原因的影響,近兩年鮮菇市場一直保持相對理想的態(tài)勢,一般約在4元~5元的價位上運行。目前的批發(fā)價格在4元左右,市場零售價將在6元左右,難以提高,因為近年來發(fā)展的大量山洞、人工菇洞等設施化栽培以及水溫空調等加溫措施的實施,栽培投料量逐年增加,使得冬季反季節(jié)產品逐漸失去市場優(yōu)勢,難以再現(xiàn)“貨少價揚”的市場規(guī)律。
杏鮑菇:該品種的順季產品從11月份后開始應市,一般到4月份結束,預計今年棒狀產品一般市場售價將在6元左右,大中城市售價將在 8元~10元,大個頭的保齡球狀產品將分別高出2元左右。進入5月份以后,反季節(jié)產品的價格將會大幅度增加,預計一般將會保持在10元~12元左右。
白靈菇:該品種的投料量近年有所下降,據(jù)對部分地區(qū)的調研,一般下降幅度在30%左右,個別地域內甚至完全停產。預計1月份~4月份間的市場價格應在 10元左右,春節(jié)前可升高至15元以上,節(jié)后隨著集中消費的停滯和氣溫的升高,將使得價格急劇下滑,一般不會超過6元的價位水平。
姬菇:該品種價格一直不理想,即使個別地區(qū)的個別年份價格奇高,也如曇花一現(xiàn),難現(xiàn)長久紅火,今年也將保持去年同期價格,5元將成為其上限,難以提高。
柳松菇:預計低溫季節(jié)的1月份~3月份,柳松菇鮮品將保持在 10元左右的價位,但由于宣傳以及人們的認識等因素制約,該品種僅限于高端消費和區(qū)域性的消費,應該說,至今未能走上普通大眾的餐桌,相信隨著國際性經濟低潮的逐漸好轉,該品種將會很快進入食用菌主導品種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