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位居東北,吉林省某地區(qū)是榆耳主產區(qū),每年生產的榆耳本地消費極為有限,絕大多數被廣州、深圳等菇商購買,價格不菲。
榆耳(Gleoestereum incarnatum),也稱榆蘑、膠韌革菌。屬擔子菌亞門、層菌綱、非褶菌目、韌革菌科、韌革菌屬。 榆耳生于小葉榆(家榆)和春榆的枯枝、樹洞上,常生于濕度高、光線較暗的陰坡、山溝和溝塘的枯朽樹木上,8-10月產生子實體。野生榆耳主要分布于我國的東北地區(qū)和日本北海道。我國遼寧的鐵嶺、清原、新賓、本溪、撫順,吉林省的通化、渾江、撫松、長白、安圖、伊通、磐石,黑龍江的東部地區(qū)是榆耳的集中產地。
榆耳是一種珍貴的食用兼藥用真菌,味道鮮美,營養(yǎng)豐富,享有“森林食品之王”的美稱,榆耳的藥用在《本草剛目》中早有記載,產地民間于采后曬干,可治腹瀉;與雞蛋煮或炒食能治白痢,與紅棗煮食能治紅痢,有特效。近年來發(fā)現(xiàn)榆耳子實體中含有西藥痢特靈的有效成分。具有提高人體免疫機能的功能。
榆耳菌絲體在5-30℃均能生長,適宜的溫度為20-30℃,35℃為致死溫度,以25℃為最適;原基形成的溫度為5-26℃,以10-22℃為適宜,子實體分化的適宜溫度為18-22℃。低于10℃和高于26℃都不能分化,根據此溫度條件,南方省份是不是可以擇時生產。
榆耳栽培主料。廢棉和棉籽殼為主料,較其它材料可獲得高產。以廢棉、棉籽殼為主料相對生物學效率可達100%~150%,以玉米芯為主料為60%~100%,木屑產量極低,這是取得高產的關鍵。
榆耳代料栽培整個周期需60-70天,從原基出現(xiàn)到子實體成熟需20-30天。
筆者研究榆耳多年,也在國內發(fā)表了不少這方面的論文。筆者感覺,南方是我國食用菌的主產區(qū),人才濟濟,就近的是否先考察一下廣州、深圳市場(據說他們習慣稱榆耳為“如意”是當地名菜“吉祥如意”的主料)。是否從事榆耳生產,供大家考慮。我愿在這個方面給與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