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網友感嘆:“中國像黃毅老師這樣的學者太少了,黃毅老師其實可以說是食用菌的袁隆平,他在為中國的食用菌事業(yè)奉獻著他的熱情與余熱。希望易菇論壇是他老人家的一個超級戰(zhàn)場,我們都是您的追隨者。我們會努力,中國的食用菌有希望!”筆者非常欣賞這位網友的真知灼見,的確食用菌界象黃毅這樣的大師太少了。
食用菌發(fā)展的歷史長河中,無數(shù)菌物界專家學者名人在這個領域,快速升起,又快速落下。但也有楊新美、張樹庭、黃年來等大師卻不是這樣,他們一直身居最高峰。幾乎菌物界所有同仁總是一片盛譽。黃毅老師每當在論壇出現(xiàn),以大家的風范總是折服眾多網友,以淵博的學識惠普眾多網友。有心者不妨翻翻最近關于組織張樹庭教授80大壽的新聞報道,圍繞張樹庭教授80歲生日的,全是深深的祝福。
這些菌物學大師們,何以會贏得這么多菌物界同仁的真誠擁戴?應該說,這首先歸功于這些大師們的學術成就和在行業(yè)中作出的杰出貢獻。他們在菌物界某個領域取得的成就誰人能及?
當今菌物界是一個大師稀缺的年代,但江山代有人才出,以從事菌物界人數(shù)之眾,做出突出學術成績的并不少。但為什么他們難以成為大師?如果我們仔細觀看,更重要的菌物學大師可能還在于其學術成就背后的學術精神。他們對這個產業(yè)執(zhí)著與努力,自不待說;最可貴是他們不主動向利益集團低頭,為利益集團服務,而與他們同時代的菌界人士,或者學術成就不如他們,或者學術精神不如他們,所以難成受菌界同仁普遍愛戴的大師。
眾多菌物界同仁對大師們的擁戴,傳遞出了一個重要導向,那就是他們喜歡學術與道德兼優(yōu)者。在當前菌物界大環(huán)境下,在出大師問題上,我們不否認大環(huán)境有問題,但也并不是不可以出大師的。這其中,菌物學者的自勉自律尤為重要。
我們菌物界處在一個大師稀缺的年代,但也是一個從不缺少大師的年代。裘維蕃、鄧樹群、楊新美等一代大師駕鶴仙去,黃年來、黃毅、李玉院士等大師義不容辭的頂了上來。時光荏苒,再過若干年,所有權力、地位、金錢,都將如過眼云煙,而像菌物學大師這樣,能夠獲得菌物界同仁的普遍認可,這才是真的。因為這些菌物界大師的精神永存!參考文獻略【作者myb轉載請注明來源于易菇論壇】